本文目录一览:

内卷加剧价格战持续,2024年入场的小米汽车能厚积薄发?

很多消费者都期待小米汽车也能有一个惊人的价格。但小米SU7毕竟是一款车长近5m,轴距达3m的轿车,再加上网传的100kWh电池+800V的动力组合,仅凭这些15万元左右就很难拿下。

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小米汽车2022年全年的创新业务费用投入达31亿元人民币。同时,截止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

所以,比起眼下的内卷,车企更大的压力在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电动化和价格战两大趋势仍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将会被自主车企重新定义。

孰料开年以来,先是特斯拉连续降价,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加剧。3月初始于武汉的降价狂潮,又把价格大战的战火烧到全国各地和整个汽车市场。价格大战让整个汽车行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淖之中,严重冲击正常的汽车市场秩序。

除去上述两家车企以外,还有诸如奇瑞、东风等技术大拿,它们多年研究的技术成果也在今年成功开花结果,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而有了这些全新高精尖技术的赋能,未来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他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做到2021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2022年底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

小米汽车开山之作,小米SU7将延续性价比与饥饿营销吗?

1、从21年宣布造车,到24年小米SU7正式下线,3年的时间造好一辆车。对于现如今的国内新能源汽车来说其实绰绰有余,不仅是整个行业的技术储备达到峰值,更重要的是资金投入的舍得。

2、很多消费者都期待小米汽车也能有一个惊人的价格。但小米SU7毕竟是一款车长近5m,轴距达3m的轿车,再加上网传的100kWh电池+800V的动力组合,仅凭这些15万元左右就很难拿下。

3、从小米申报的信息来看,小米SU7也会采用这样的命名方式,区分车型的高低配。小结:小米手机通过性价比成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将性价比发烧友的标签牢牢的贴在了自己的身上。所以大家对小米首款汽车的售价也是比较期待的。

4、座椅舒适,支撑性良好。此外,车内还配备了智能互联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和远程操控等功能,提升了驾驶体验的便捷性。小米SU7方向盘的造型十分动感,中控配备悬浮式大屏。

5、小米SU7的大灯还是有自家设计语言在的,尤其是里面的LED日间行车灯灯带,将左右两个大灯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正好组成了一个小米的“米”字。不得不说,小米的设计师在设计大灯之时还是花了一点心思的。

6、小米SU7的车尾设计依旧能给你熟悉的感觉,贯穿式LED尾灯经过熏黑设计,提升了神秘感,高配车型上提供主动式尾翼,而后包围则有类似赛车扩散器的设计。

小米汽车定价多少

到3000元。在正常情况下,小米汽车五年中一年为1500到3000元,但具体价格会因车型、配置、地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小米汽车将推出两个版本,其中标准版售价199万,后驱单电机,续航800km,Pro版售价199万,双电机四驱,续航700km左右。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及市场需求,我们可以初步预估,小米汽车的价格定位应该在20-30万元之间。当然,具体的定价还会受到市场竞争、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定价的最终结果需要在实际销售中持续评估与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小米汽车来了!年轻人的第一台“Taycan”

小米SU7的定位以及车身尺寸也就意味着它的售价应该在20万-30万元之间。

根据小米汽车公布的规划显示,旗下首款车型预计2024年正式量产。此前有媒体爆料称,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已经定版,造型酷似保时捷Taycan。

最近,有提前拍摄的媒体和网友分别曝光了小米第一款轿车SU7的棚拍图片和路跑视频。从图片和视频上看,印证了此前伪装车辆的许多细节,在揭开了最后一层“面纱”见到实车实拍之后,希文发现小米SU7的外观还是有几个看点的。

在车圈,话题热度能和特斯拉比肩的,估计只有小米汽车了,前些日子申报图曝光的时候,在网上掀起了一波讨论。外观部分的舆论还是比较正面的,采用轿跑风格的设计,AKA“年轻人的第一台Taycan”。

小米造车:30万的小米汽车,你会买吗?

据雷军介绍,小米2022年在汽车等新业务方面的投入超过30亿元,汽车研发团队超过2300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争取在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眼下,不管是营销还是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小米汽车的体量,都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雷军曾经表示小米汽车3年内要卖90万辆,小米SU7作为第一款车型,必须一炮打响,给团队、供应链、渠道信心,不容有失。在大家技术水平旗鼓相当的前提下,价格是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而且还有这个小米汽车的价格,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就觉得2024年量产的话,还是有一点风险在里面的,因为大家肯定会想要买自己更熟知的牌子,这个小米汽车是刚出来的星星牌子,所以我觉得真的是有一点风险在里面的。

在其他信息还没有正式披露之前,仅10-30万价格区间的话,还不足以单纯讨论是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