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长城汽车意气风发的宣布:我去泰国扫货了!把通用汽车在泰国罗勇府的制造工厂收了!而这距离1月17日长城汽车与通用汽车签署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的协议仅仅过去了1个月!

能收购通用汽车的工厂,主要源于长城汽车海外战略的需要和其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带来的扩张能力;而汽车巨头通用之所以出售工厂,主要是因为销量下滑、转型新四化及成本节约计划的压力所致。

这段时间,还有一个事件让人心潮澎湃:2月10日晚,吉利发布公告称,正探讨与沃尔沃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重组后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考虑未来在瑞典上市。

犹记得2010年3月30日,我和众多媒体同行参加李书福董事长率领他的团队在北京召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新闻发布会的场景,他说,“未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轿车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

”而今,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强合力,离世界级汽车巨头的位置又进了一步。

这么对比着一看,美国市场,传统汽车巨头在衰落;中国市场,新兴汽车市场的豪门已经完成了筑基。

不过,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未来并非一路坦途,尤其是其赖以生存的中国市场,一旦失宠,则兵败如山倒。

1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困境

从销量上看,美国三大依然是庞然大物,2019年通用汽车的全球销量为774万辆,同比下降8%,位列大众、丰田、雷诺日产联盟之后,全球排名第4;福特汽车全球销量490万辆,同比下降7.7%,位于现代起亚之后,排名第6;菲亚特克莱斯勒全球销量441.8万辆,同比下降9%,位于本田之后,排名第8。

不过,从资本市场来看,三大巨头日渐式微。

2019年全年交付36.7万辆的特斯拉,截至2月17日其市值已达1440亿美元,比通用汽车的496亿美元、福特汽车的321亿美元、菲亚特克莱斯勒的262亿美元之和还要高361亿美元。

这足以说明,特斯拉代表着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用汽车正在渐渐退出占全球车市25%的右舵车市场,除了将泰国的工厂出售给长城汽车外,还将在年底把雪佛兰品牌撤出泰国市场;还将在2021年把霍顿品牌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裁撤掉,专注于盈利的中国和北美市场。

并且,在全球性重组的同时,通用汽车正在谋划转型,聚焦电动化和自动化。

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问题比通用汽车还要严重,因为他除了在北美市场盈利丰厚外,无论是在欧洲市场还是在亚洲市场,都存在亏损问题。

2019年在欧洲亏660万美元,在亚洲亏3960万美元,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让大众、丰田、通用无比重视的市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2019年累计销量辆,同比下滑40.96%,让其总体设计产能32.8万辆的工厂产生了77.5%的空置率。

而福特汽车的境地最为悲惨,2019年的净利润仅为4700万美元,相比2018年的36.8亿美元下降了99%。

而在中国市场,长安福特2019年全年销量为辆,同比下滑51%,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不过,比福特汽车重振中国市场更难的,是福特汽车无法摆平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比如,2019年第四季度,福特汽车就支出了22亿美元的一次性养老金成本。

同样的,通用汽车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也难以避免UAW和工人对高时薪、高福利高退休金和医疗保障及利润分成的索取。

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和福耀玻璃都坚决拒绝UAW的原因。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成立于1935年的UAW更像是努力将美国工厂变成集体所有制的维护者,工厂是工人的,创造的利润自然要为工人服务。

不过,在节节攀高的成本压力下,可以预见,通用汽车的转型,更像是苦苦挣扎,除非若干年后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生产,让UAW没有用武之地。

要知道,2019年9月,由于关闭原用于生产雪佛兰科鲁兹的洛茨敦工厂,通用爆发了全美12年间规模最大的罢工活动,共有4.8万人参与,导致通用在全美的33个汽车工厂以及22个零件配送仓库关闭。

一个多月后,通用向UAW妥协,承诺向电动皮卡和电池动力系统投资70亿美元,增加或保留美国本土9000个工作岗位。

这次罢工导致通用汽车损失36亿美元。

2长城和吉利的最新版图

相对于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被工会胁迫,船大难掉头,中国车企的优势就在于决策迅速、创新能力强、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科技感更强、营销更灵活,随着规模的增加,也更具有成本优势,因此,代表性的企业如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等才能不断扩张。

从美国汽车业困境看长城和吉利的全球化扩张之路

很多业内人士把长城汽车看做中国的丰田汽车,把吉利汽车看做中国的大众汽车。

继长城汽车2019年全球销量超106万辆之后,2020年2月12日,长城汽车对外发布2020年1月份销售数据。

长城汽车1月总销量为辆,其中哈弗、WEY、欧拉、长城皮卡分别销售辆、6395辆、1300辆和辆,出口销量同比劲增18.36%,达4442辆。

除了四大自有品牌,长城汽车还和宝马携手,以50:50的股比合资成立了光束汽车,因为此次合作平等互补的特性,光束汽车的诞生也成为中国汽车合资历史的“拐点”。

不过,在魏建军眼里,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并赢得胜利,才是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

WEY品牌计划2021年进入欧洲市场,2023年进入北美市场,致力于成为世界级高档品牌。

而哈弗品牌携手长城EV,不久前在印度德里车展宣布正式进军印度市场,并借助收购的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向周边国家进行产品辐射;如今,长城汽车又宣布收购了通用汽车泰国罗勇府的制造工厂,可以辐射东盟及澳大利亚等国;加上2019年投产的长城汽车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工厂——俄罗斯图拉工厂,长城汽车七国十地的全球化研发格局和9+5的全球化生产布局已经逐渐成型。

而吉利汽车同样风生水起。

不过与长城汽车先期以哈弗等品牌抢占亚非拉为主,以WEY和光束打入欧美市场为主的策略不同,吉利更擅长于资本运作。

牵手沃尔沃10年,不但一起打造了领克和极星,还将在业务合并重组和资产重组上玩儿出彩。

此外,在外界还在为吉利2019年花90亿美元入股奔驰算细账的时候,2020年1月8日吉利又宣布和奔驰合资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近日传出其工厂落户在西安的消息。

可以说,高手过招,让人眼花缭乱。

不经意间回头去看,李书福旗下已经拥有了十几个品牌。

吉利汽车的全球布局已经初见成效,民用车领域,吉利、领克和沃尔沃组成了由低到高的组合,路特斯以跑车身份作为补充。

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几何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和极星品牌。

重要的是,无论传统商用车,还是电动商用车,都有涉猎,此外,更过分的是,在出行包括飞行汽车领域,吉利也走在了前头。

2月18日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吉利将砸3亿美元入股蔚来汽车……

相较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在海外的文化、法律、工会、准入、资源等各方面的经验更为充足一些,而对于国内大部分的车企来说,比起10年前,进步不大,依然懵懵懂懂。

3国内市场的风险在加大

当然,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城,目前仍在进行全球性的布局,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和跨国巨头正面交锋的实力。

虽然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等传统车企的式微是中国车企的机会,但同样不能忽视2019年全球销量前三的大众、丰田、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及本田、现代、奔驰、宝马等企业对市场的接收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根本,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根据中汽协会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

今年春节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减少5天;另外,考虑到一些单位提前放假因素,因此有效工作日较少是今年元月份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汽协统计,截至2月12日,在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已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比为32.2%。

但已复工复产的59家企业并非为全员复工复产,很多企业为少数人员做复产前的准备工作,处于半复工状态。

尤其是2月份及整个一季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销量数据不容乐观,虽然预计到疫情结束后会有一波补涨的行情,但全年销量仍会下滑。

因为疫情原因,2月17日,北京国际车展组委会已经宣布原定于4月底的车展延期。

除了疫情因素,整个中国车市都处于调整期,筑底反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尤其是大城市的拥堵短期无法消除,如果限购政策没有较大调整,甚至越来越严格,居民的购车热情无法得到释放。

因此,在产能过剩之下,对客户的争夺将更加白热化。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随着合资品牌的改弦更张,更加重视甚至为中国市场主动做出改变,并发动起一波电动车攻势,在品质和品牌都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又无力转型,一大批自主品牌会死掉。

可以看到,强大如通用也在不停的关厂、裁员、瘦身,谋求电动化和自动化的转型,资本充足的吉利在不停的谋划旗下所有品牌的技术协同,降本增效。一些只顾着眼前销量,但销量却寥寥的车企,过了今天没有明天,靠什么向新四化进军,谈何未来?

4救市的最大关键在自救

目前,车市限购松绑呼声再起,佛山率先补贴购车者,促进汽车消费、释放购车热情,大环境似乎有改善迹象。

尤其高层表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更为车市带来美好遐想,2月17日汽车股随之大涨。

至于具体效果,还要看各地对政策和要求的执行力度。

不过,重现昔日对新能源的补贴盛景是不可能的,毕竟重补之下,骗补、玩票儿的不少,真正做事的不多,十年间花费3000多亿补贴,收效甚微。

所以,今后的补贴政策,可以引以为鉴,避免直接发钱给生产制造商,购置税减免还是不错的补贴政策,甚至可以实行交强险减免、取消汽车年检制度等。

而对于车企来说,普惠政策不是摆脱竞争红海的有效手段,这只能治标不治本。

除了尽快向新能源、自动化等方向转型,提升产品品质之外,走在创新前列的车企才能笑到最后。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车企推出了不少实惠的购车政策,比如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终身免基础流量等,但是有很多政策都是挤牙膏一般修修补补,缺少跨越性颠覆性的政策。

就拿消费者买车来说,虽然有汽车三包政策,但是消费者还是心惊胆战,买车前上网研究怎么防止被坑,提车前催朋问友有什么注意事项避免被坑,维修保养时找教程学习怎么不花冤枉钱……对于车企来说,能否把消费者买车用车的坑全都消除呢。

有的车企说了,那是个别经销商管理不严造成的,可是直接取消经销商不就行了,疫情之下,云卖车的优势凸显,特斯拉的直销模式似乎更不错。

有的时候,AM车镜甚至在想,车企完全可以借鉴拼多多的模式,免快递费、想退就退,不但硬生生从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手里抢下大片江山,甚至拐带着竞品同行不得不一起跟着玩起了拼多多模式,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谁能抢占新能源、自动化的制高点,谁能在产品和模式创新上先发制人,谁就能在未来的淘汰赛里活下去甚至胜出。

如果还有车企指望着市场回暖,接着回到三五年前吃大锅饭,谁都饿不死的时代,那就是做白日梦了,强者恒强,弱者死翘翘。

未来三至五年,你以为是一场持久战,错了,其实是一场歼灭战,松松垮垮的代价是巨大的。

趁着还有一些车企还没反应过来,还没行动起来,想活下去的车企必须背水一战,没有退路,没有时间,务必打赢!

沃尔沃大庆工厂第20万辆整车下线

9月4日,随着一辆右舵的蝶贝灰色全新S90轿车从生产线上驶下,标志着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生产的第20万辆整车下线。

从2016年底第一辆全新沃尔沃S90下线,到2018年底第10万辆下线,大庆工厂用了两年时间,如今大庆工厂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实现第20万辆整车下线。

大庆是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包括成都、路桥在内的三大制造基地之一,也是沃尔沃在中国布局的第一家SPA可扩展模块架构工厂。

大庆工厂建于2013年,自2015年开始投产,占地8.33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15万辆,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在内的四大车间都通过智能生产系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生产,是沃尔沃汽车全球制造布局中的“标杆工厂”。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表示:“中国制造是沃尔沃汽车全球布局的核心。

在过去十年间,沃尔沃汽车在中国持续打造体系力,开启了全球化生产和出口的新时代。

今天大庆工厂第20万辆整车的下线,是沃尔沃汽车深耕中国、服务全球的坚实力证,更是沃尔沃汽车中国制造的产品已获得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力证。

深度:上汽名爵回归英国市场-士别三日能否刮目相看(上)

本文为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派驻欧洲记者原创撰写,旨在通过名爵汽车英国产品线上的代表车型名爵ZSEV(国内称名爵EZS)电动汽车三电技术状态及市场表现,研判昔日“联合王国”汽车品牌在中国上汽集团管理下,在英国市场存续状态。

在中国,提到MG名爵汽车,人们往往会想到它是一个上汽集团旗下的“英国血统”自主品牌。

也有不少人认为,名爵汽车实质上只是披着洋外衣的纯自主品牌,与传统的自主品牌无异。

这一次,我们来到名爵汽车的老家英国,看看名爵汽车在英国的“存在感”究竟如何。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从“联合王国”的名爵汽车的前世今生、到上汽名爵汽车如今在英国的市场地位,并仔细研判名爵ZSEV电动汽车相关状态,从而分析上汽名爵汽车回归英国市场利弊得失。

1、信仰、速度、年轻,由4英镑开启的百年汽车传奇:

1924年到2019年,MG名爵汽车经历了这个世界的烽烟四起、又迎来了自己的枯木逢春。

从MG品牌诞生之日起,MG名爵的赛车就一直活跃于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赛道。

信仰、速度、年轻,作为MG名爵的品牌基因世代相传,是赛车狂热者偏执地热爱与追求。

每年六月,来自全球五大洲、102个俱乐部的MG名爵车主会聚集到英国银石赛道举行MGLIVE!车迷狂欢派对,至今已举行71届(第71届在中国上海国际赛车场设置分会场)。

被称作“MG之父”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珍贵的励志故事。

1892年,15岁的威廉·莫里斯站在牛津市的街头,拿着母亲给的4英镑“启动资金”迷茫又充满期地准备开始他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生涯。

他从自行车维修工做起,后来在20世纪初开始做汽车经销工作,而后在1910年创建了MG名爵的前身莫里斯车库(MorrisGarages),是牛津第一家汽车经销商。

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过程中,他慢慢地对汽车结构有所了解,本就对汽车充满兴趣的莫里斯,自然不甘心只做汽车销售工作,凭借做汽车经销赚来的工资,开始了他的汽车制造之路。

随后威廉·莫里斯的团队制造出了莫里斯汽车,生产普通的民用轿车。

当时的设计师塞西尔·金伯(CecilKimber)是赛车运动的狂热爱好者,打算建立一个更加运动的汽车品牌,受到了老板威廉·莫里斯的支持,MG名爵汽车从此诞生(由塞西尔担任总经理,因此塞西尔是真正意义上的名爵汽车创始人),MG两个字母正是莫里斯车库MorrisGarage的首字母缩写。

第一辆的MG名爵汽车诞生于1924年,被称作MG14/28,经典的八边形MG名爵Logo就是从这辆车开始搭载的。

一年以后,也就是1925年,塞西尔·金伯(CecilKimber)基于牛鼻子莫里斯·考利(MorrisCowley)的底盘,并在车身后半部分进行了修改,MG名爵的第一辆专业赛车“老一号(OldNumberOne)”诞生。

塞西尔在1925年驾驶这辆搭载11.9匹马力,容量为1548cc的特殊顶置气门发动机、三档手动变速箱“老一号”参加了复活节的“Land’sEndTrial”比赛并获得金牌。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MG名爵因其个性化和高性能的产品,深受全世界的追捧,以至于在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都有MG名爵汽车的周边产品发行。

与其说名爵汽车的追捧者们是喜爱MG名爵汽车本身,不如说是他们是某种信念、某种价值观、某种理想、某种人生态度的粉丝,从当时的名爵汽车产品理念上,找到了共鸣。

1957年,极具代表性的MG名爵EX181诞生,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后置后驱的动力布局、“水滴”造型设计,极佳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使它创造了当时汽车速度记录,在比赛中最高速度一度达到410.5km/h,这一数字即便到今天也是极具挑战性的。

MG名爵汽车的辉煌,不只体现在民间汽车爱好者的偏执与狂热。

来自皇室与政界名流的偏爱,也让彼时MG名爵汽车头上的光环熠熠生辉。

英国查尔斯王储在20世纪60年代曾将一辆“暗夜绿”MGCGT跑车赠予威廉王子作为生日礼物;至今仍在位英国女王的伊丽莎白二世,在登基50周年大典上被赠予MGTF跑车作为私人座驾;赢得四次大选的英国首相哈洛·威尔逊、反法西斯领袖温斯顿·丘吉尔,以及强硬著称的“铁夫人”玛格丽特·撒切尔,都将MG名爵汽车作为乘车首选。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下坡路,随之带来的是MG名爵与捷豹被并入利兰集团;随后MG被转卖给英国航空,与罗孚(今上汽荣威)合并为罗孚集团;70年代罗孚集团被打包卖给宝马……经过一系列重组和资本运作,名爵汽车的故事,开始在中国演绎。

2005年4月,因经营不善,包括名爵汽车的罗孚集团宣布破产。

同年七月,南京汽车收购名爵汽车全部资产,包括当时的生产研发设备、四个产品平台、三个系列发动机、一款变速箱产品,以及名爵汽车近百年的历史沉淀与品牌文化。

罗孚汽车被上汽收购,进入中国市场后改名荣威。

这开创了中国汽车品牌并购海外汽车品牌的先河,在行业内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后来才有了吉利并购的沃尔沃乘用车等一系列中资海外汽车品牌。

在当时,南京汽车就有意大力发展名爵汽车,确定了国际化战略目标,旨在通过中国南京和英国长桥两个生产研发基地开拓国内外市场。

2006年,南汽名爵分别推出了出口欧洲的汽车配件、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并在英国伯明翰设立了“名爵动力”研发中心。

2007年3月,首辆中国制造的名爵汽车被开出生产线,这也意味着名爵汽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丰满的理想没有战胜骨感的现实,南京汽车试图英雄救美,续写名爵汽车的传奇故事,怎料南京汽车难以自力更生,经营困难,最终于2007年4月被上汽集团收购。

迄今为止,这是跌宕起伏的名爵经历过的全部转折点。

进入上汽集团后,名爵汽车进一步丰富生产线,生产名爵3、名爵5、名爵6、名爵7和名爵TF跑车等车型。

2、连续25个月销量增长,上汽名爵新能源能否代表中国技术征服英国消费者:

在上汽名爵汽车的产品线中,目前有四款车型在英国销售,分别是名爵3、名爵ZS、名爵HS和名爵ZSEV(国内称为EZS),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三款车型与国内销售的车型价格进行比对。

笔者来到位于伦敦Marylebone的名爵英国有限公司,公司首层是MG经销商WLMG展厅和一家日本料理店;由于地处繁华地带,门前熙熙攘攘,展厅内却鲜有人问津,3辆不同版本的名爵ZS柴油版和一辆名爵3被紧凑地排列在展厅里,与此同时还陈列着MGTF、MGRV8和一辆MGWA轿车。

上图为陈列于于名爵英国公司的制造于1938年、产量仅369辆的MGWA轿车之一

根据上汽名爵汽车相关车型在英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售价,笔者制作了名爵汽车各车型的价格对比。

通过(英国价格-国内价格)÷国内价格,我们计算得出了价格差的百分比。

除高配名爵3、低配名爵HS外,燃油版车型价格差均在20%-30%上下,而电动版本的名爵ZS与国内市场的价格差在50%上下。

燃油版本的名爵3、名爵ZS,特别是高配版本定价具有一定竞争力,除了性能和配置将同价位竞品拉开一定差距以外,在售后服务上也是同级领先的:名爵汽车在英国提供7年原厂质保。

上汽名爵汽车在英国实现了25个月的连续销量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11月上汽MG名爵汽车在英国销售1186辆,占据了0.76%的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9%。

从目前来看,上汽名爵汽车在英国持续增长的情况看起来相当乐观,但持续增长的背后是否存在隐性的问题,或许需要进一步探究。

3、名爵ZSEV车型介绍及三电技术研判:

3.1、车型介绍

名爵ZSEV是名爵汽车目前在英国市场唯一在售的电动汽车,有两个配置版本。

入门级配置激动版EXCITE,综合补贴后售价为22,245英镑(约合人民币20.69万元);高配专属版EXCLUSIVE,综合补贴后售价22,245英镑(约合人民币22.55万元)。

两款车型仅在舒适性配置上有所差异,比如车顶行李架、后视镜折叠+加热、全景天窗、六扬声器音响、前排座椅加热等,三电系统没有任何差异,甚至与国内版本名爵EZS并无二致。

由于车辆尺寸、空间表现等与国内版本差异不大,且参考意义相对较小,不做赘述,仅针对有差异的部分以及三电系统进行重点研判。

仪表方面,英国版本名爵ZSEV采用指针+3.5寸液晶行车电脑组合仪表,上图为该车型仪表部分特写。

紫色箭头:速度表(外圈单位mph,即英里每小时,内圈单位km/h)

橙色箭头:低压蓄电池剩余电量显示

红色箭头:能量回馈力度(数字大小体现能量回馈力度强弱)

绿色箭头:车辆动力电池剩余电量SoC显示(满格为8格,即每格代表12.5%)

黄色箭头:功率表,单位为kW

中控台由一组出风口、8英寸多媒体触摸显示屏、多媒体控制按钮和空调控制按钮组成。

这块分辨率达到720P的IPS触摸屏,仅支持传统的导航和AndroidAuto以及AppleCarplay,功能上与英国市场上销售的传统品牌汽车搭载的多媒体系统相同,很遗憾并没有搭载上汽集团的“斑马智行”车机互联系统。

档位操作方面,名爵ZSEV采用旋钮换挡,旋转旋钮可切换倒车档R、空档N、前进挡D,按下旋钮进入驻车档位P。

前方三个拨片Mode、KERS、Battery分别是驾驶模式选择、能力量回馈强度和电量保持模式的设置。

3.2、动力电池与充电

电池方面,名爵ZSEV采用与国内版本完全相同的宁德时代NCM523镍钴锰酸锂电池(三元材料配比镍:钴:锰=5:2:3),电池电量为44.5kWh,根据欧洲市场惯用的WLTP能耗测试标准,这辆车的满电续驶里程为163英里(约为260.8公里)。

参考国内的数据,名爵ZSEV的NEDC续驶里程为335公里。

作为一款2019年的产品,这个续航数据并不占优势,只能说与国内竞品比亚迪元EV的低配版本旗鼓相当。

然而作为一款主打性价比的产品,标配电池水冷散热系统的车型相当少见,也进一步证明了即便是在夏天没那么热的英国,出于车辆安全和长期可靠性考虑,电池液冷系统也应该是标准配置,无论售价的高低,都不应该对是否搭载电池液冷系统产生影响。

充电方面,MGZSEV根据欧洲标准采用CCS充电接口,交流与直流充电使用同一充电接口。

在7kW交流慢充模式下,充满这块44.5kWh电池的时间为6.5小时;在50kW直流快充模式下,可以实现40分钟从电量为0充电到80%。

3.3、驱动控制与电机

上图为英国版名爵ZSEV前部动力舱内各分系统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绿色箭头:电池热管理系统补液壶

红色箭头:OBC(车载充电机)

青色剪头:DC/DC转换器

蓝色箭头:PDU(高压用电单元)

黄色箭头:驱动电机控制模块

橙色箭头:驱动电机+减速器(与电机控制模块集成)

紫色箭头:标有“上汽集团”字样的低压蓄电池总成

灰色箭头:高压循环管路(电机冷却系统)补液壶

打开英国版名爵ZSEV前部动力舱,没有机舱保护盖板,动力舱各分系统直接呈现。

笔者认为名爵MGZSEV英国版本和中国版本均为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同一套动力系统。

驱动控制系统采用分散式布局,OBC、PDU、DCDC高压用电单元分散布置,驱动系统即驱动电机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实现三合一集成。

参考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编辑宋楠对于上汽别克VELITE6、上汽荣威ei系列电动汽车的相关评测,这辆英国版名爵ZSEV与同期发布的别克VELITE6车型在电控系统方面差异不大。

电机方面,名爵ZSEV仍与国内版本名爵EZS保持相同,采用华域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上汽集团控股)出品的永磁同步电机(单电机前驱驱动形式),电机最大功率105kW,最大扭矩353Nm,0-100km/h(62mph)加速时间8.5秒。

可以说这个动力参数并不算强,即便在操控上或许有一定的闪光点,但这个加速性能实在难以让人与名爵汽车品牌的运动特性挂钩。

所以,如今的名爵汽车是否还能像几十年前一样追求“信仰、速度、年轻”,在笔者在这里画一个问号。

总体上讲,在英国销售的名爵ZSEV电动汽车,除去右舵驾驶以及一些本地强制性法规,在产品上与国内版本的名爵EZS电动汽车是没有任何差异的。

事实上,究其产品本身,是一款较为均衡的产品。

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很多问题,亦没有什么亮点。

技术上,从三电集成度方面考量,名爵ZSEV搭载的电驱动系统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六合一产品实在是算不上先进;从消费者关注的动力和续航上,也不是同级当中最强的那一个。

笔者有话说:

从遥远的欧洲漂洋过海,名爵汽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或许来自十年多前的偶然选择。

然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打造出了一张世界名片。

名爵汽车作为国内第一批次出海的新能源乘用车,在海外市场也算小有作为。

虽然从销量数据上来看,名爵ZSEV电动汽车远达不到国内宣传的“抢手”的销售状态,但随着经销商数量的逐渐增多,我们可以看到名爵汽车在英国市场占有率逐渐增长,便是一个好势头。

在目前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情况下,购买纯电动汽车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成本劣势。

有消息指出,欧洲各国将在2020年进一步加大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

也许目前还无法预测,欧洲乘用车电动化浪潮会不会、以及何时可以爆发,但可以肯定的是,名爵汽车未雨绸缪地将电动化产品带入英国甚至欧洲,先期探索消费者的态度是值得借鉴的。

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名爵MGZSEV这样的产品,究竟是以一个什么身份进入英国市场的?笔者认为,以这款产品的惊艳程度,很难让人有像当年名爵一代又一代造型个性、高性能的赛车推出时的兴奋感。

即便是名爵汽车的在英国忠实粉丝,也会对这样一款并不出彩的产品有些失望;对英国品牌有情怀的人,也很难会对这样一款100%中国产品产生兴趣。

我们不禁提出疑问,天生骄傲的名爵汽车,在目前产品没有那么惊艳的情况下,是否还应该戴着辉煌往日的“光环”?

名爵电动汽车在英国的市场竞争力究竟如何?笔者将在后续稿件中对名爵ZSEV在英国市场的几个主力竞品进行比较,综合研判以名爵ZSEV为代表的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在欧洲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敬请期待。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马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