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比亚迪的成功是出身名门,苦练武功引领行业新潮流,那么吉利的成功则是联合百位董事实现了逆袭。

本月中旬,吉利公布2021年全年销售业绩,总销量超132.8万辆,位居国内汽车销量榜第一。吉利的崛起,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从0到1,从单打独斗、默默无闻,成长为横跨燃油、电动两大领域,覆盖高、中、低端各个消费层次的超级汽车联盟的重要缩影。

这一切都要从吉利收购沃尔沃说起。

1。吉利对沃尔沃的执念从何而来?


李书福在2002年吉利董事会上首次表达了收购沃尔沃的愿望。当时大家都以为“李老板”可能是“喝醉了”,随口说了些酒醉话。当时吉利集团的年销量甚至不到沃尔沃汽车销量的1/10。所以李书福所谓的“收购沃尔沃”,就像一个小型连锁超市实际上在计划收购沃尔玛。但在行动上,李书福是真的认真。

董事会后,李书福成立了沃尔沃收购团队,密切关注沃尔沃的新动向。为什么欧美汽车巨头那么多,李书福却看上了沃尔沃?原因有二,一是与吉利有关,二是由于沃尔沃的特殊情况。先说第一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外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相继成立。当时的新能源汽车还完全处于概念阶段,所谓的“弯道超车”无从谈起。在纯燃油车赛道上,国产车和合资车是没有战斗力的。举个例子,如果把传统燃油车的三大部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拿出来,国内和国外的车厂差距巨大。

尤其是在汽车发动机领域,国产发动机只能和柴油机竞争。比如柴蔚搭载的柴油机,热效率提高到50%以上,超过了日德,领先世界。然而,柴油机不适合安装在客车上,因为它污染大,噪音大。可以说,当年的燃油发动机和今天的光刻机一样,已经成为制约国产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

自己做不好,只能买。吉利汽车当年采购了丰田的发动机。关于日本产品,网上一直有一种说法:“一等品在欧美卖,二等品自己用,三等品在国内卖”。虽然有些观点以偏概全,但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确实如此。丰田愿意卖给吉利的发动机,大部分都是老款甚至停产车型的发动机,但在当时,吉利别无选择。

为了摆脱“吃剩饭”的局面,吉利在2002年宣布将致力于国产发动机的研发。结果,丰田对吉利的研发不满意。同年,丰田对吉利提起诉讼。在起诉书中,吉利有两项“罪名”:

一是吉利出口车型的车标设计“酷似”丰田的牛头车标,涉嫌侵权;

第二,未经丰田许可,吉利以“丰田8A发动机”为卖点,窃取了丰田的品牌价值。

显然,即使这两项罪名胜诉,杀伤力也不大。大概是知道自己也没有胜算,在正式开庭前,丰田特意告诉吉利可以撤诉,条件是吉利必须承认“侵权”事实并公开道歉,但吉利拒绝了。

最终丰田败诉,但整个诉讼过程,尤其是丰田提出的“伤害不大,侮辱极大”的和解建议,让李书福久久不能释怀。没有核心技术,李书福决定,他必须改变这种局面。

但是技术从何而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坚持自主研发,一种是十年磨一剑,一种是百年磨一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买技术好的车企。李书福选择了第二条路。

二。高盛近距离接触麻将?李书福:他认为他很聪明

吉利之所以选择收购沃尔沃,与沃尔沃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形象地说,沃尔沃当时的生活是比较憋屈的。

1999年,拥有70年历史的瑞典汽车巨头沃尔沃被美国福特公司以65亿美元收购。从欧洲到美国,沃尔沃是欢天喜地而来,但不幸的是,福特对沃尔沃采取了“随缘”的政策。随后几年,沃尔沃在福特的发展规划中并没有受到重视。从1999年到2010年,十几年的时间里,沃尔沃的销售记录乏善可陈,XC90是市场上唯一受欢迎的车型。

转眼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来,福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沃尔沃卖个好价钱换现金,从而缓解其资金困境。为了高价炒沃尔沃,福特还和高盛合作,下大力气打造了一场以吉利为套路对象的麻将亲密接触。

然而,最好的猎人经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2007年,参加底特律车展的李书福第一次和福特副总裁小多特纳聊起自己对沃尔沃汽车产品的喜爱。同年9月,他以吉利集团的名义正式向福特递交了收购沃尔沃的邀请。到了2008年,吉利要收购沃尔沃,已经成为汽车营销圈众所周知的内幕新闻。

为了和沃尔沃大赚一笔,福特巧妙地安排其高盛的华尔街顾问肯尼斯(Kenneth)和吉利的梅里克·考克斯(Merrick Cox)共同推动收购。两位顾问都曾在高盛工作过,有着密切的友谊。福特觉得,这样一来,买卖双方的顾问都是自己人,他打算做一次麻将的亲密接触,半推半就地把沃尔沃卖个好价钱。

李书福这边,早在老牌投行——罗斯柴尔德的牵线搭桥下,他就成功结识了沃尔沃前总裁奥诺夫。一次谈话后,奥诺夫被李书福的眼光打动了。当这位奥诺夫回到罗斯柴尔德银行总部后,他说了吉利的好话,罗斯柴尔德开始全力协助吉利。

要知道,福特和吉利收购沃尔沃主要是高盛和罗斯柴尔德安排的。吉利有罗斯柴尔德的支持,而福特认为它有高盛的帮助。谁赢谁输?2008年7月,吉利提出了收购要约。

三。结论

起初吉利出价35亿美元,但福特没有同意。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双方都开始重新调整价格。

每当谈判陷入僵局时,罗斯柴尔德马上派人在他们之间斡旋,名义上是帮助双方,实际上是帮助吉利促成收购交易。最终,福特先放手了。在支付了18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和9亿美元的初期运营费用后,吉利获得了沃尔沃汽车全部资产的所有权,包括沃尔沃汽车的一整套10,963项知识产权和专利。

自此,汽车行业的“世纪收购”也告一段落。通过这次收购,全世界都知道了吉利这个来自东方的汽车集团,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野心。帮助吉利对抗高盛的罗斯柴尔德也拿下了全球汽车行业顾问的头把交椅。

被收购的沃尔沃改变了过去的阴霾。沃尔沃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球销量数据显示,沃尔沃全球销量为38万辆,成为其成立94年来的最高销量。

可以说,这场吉利的收购战,已经赢了。